江南新闻中心
新能源汽车“快充”、太空取电如何实现?来看这些脑洞大江南官方首页开的新科技
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在全球能源竞争中占据先机和主动的关键,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开新能源汽车、利用风能光能发电、利用地热能供暖等等,这些都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探索。其实,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的步伐可以更快,脑洞可以更大。比如,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可以超快,我们还可以从海洋中获得电能,甚至可以向太空取电。怎么做到呢?今天的《科技推动力》,就带您认识这三种有关新能源探索的技术或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与运营也在加速发展。以四川省为例,截至2023年9月底,充电桩数量共计29.22万个,与此同时,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国道沿线,基于国产技术的全液冷超级充电站也在建设中。超级充电,是如何超级、怎样实现的?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实地了解。
海洋占据着地球70%的面积,要想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就必须深入地认识海洋、探索海洋。而海洋观测是认识、探索海洋的必要手段。在广东珠海东澳岛附近海面上,有这样一个海上设备平台“观海一号”,它不仅具备空中、水面、水下立体观测海洋并且传输数据的能力,还可以利用无穷无尽的海水波浪给自己发电,从而保持长时间江南官方首页、不间断的海洋观测,就像是一个水中千里眼、海上不倒翁。今天我们就跟记者一起去探访“观海一号”。
“观海一号”除了具有非常优秀的抗台风能力外,还具备持续发电的能力,像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小型发电站。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利用海浪发电的?如果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又怎么保障自身电力能够持续稳定供应呢?一起去波浪能发电实验室了解一下。
利用源源不断的波浪能和太阳能互补发电,就可以保障“观海一号”拥有持续的电力,用来服务海洋观测和海洋经济。
利用太阳能发电大家都很熟悉了,但如果说把太阳能电站建到太空,给地球供电,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科幻呢?其实,我们国家的“逐日工程”就正在将这一听起来很科幻的场景一步一步向现实靠拢。
“逐日工程”项目从2018年开始启动,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领衔技术攻关,目的就是完整呈现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运行、工作的全过程。目前,“逐日工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地面验证系统已于去年通过验收。这套系统就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让我们跟记者一起去看看,从太空取电,究竟如何能实现呢?
了解了从太空取电的过程和原理,接下来我们不禁要问,目前人类在地面已经有很多太阳能发电厂了,为什么还要去太空建设太阳能电站呢?在可预期的未来,它都有哪些应用场景?将来又真的能取代化石能源,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答案吗?让我们来听听“逐日工程”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江南官方app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