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网站(APP下载)官网-JN SPORTS

江南新闻中心

广东阳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到202江南官方5年光伏装机276万千瓦

2023-12-14 01:16: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广东阳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到2025年光伏装机276万千瓦

  12月11日,阳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阳春市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及林业、农业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以阳春文惠300兆瓦平价农光互补、阳春200兆瓦农业复合型光伏、阳春市潭水镇10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等光伏项目、永宁风电场、开口石风电场和润龙风电场等风电场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逐步搭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并形成一定规模,助力阳江打造全国新能源基地。阳春市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计划到2025年,水电(不含抽水蓄能)装机容量17.2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1.11万千瓦;光伏总装机容量276万千瓦。

  此外,在附件《阳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中,光伏项目有12个,规模合计2430MW。

  《阳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第十七届69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十四届第98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改局反映。

  “十四五”时期是阳春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战略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阳春市将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推动“双化驱动”和“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统揽,深入推进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对外合作,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

  按照能源发展有关政策精神,制定《阳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市能源利用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保障阳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本规划是根据阳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阳春市实际情况,通过对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十四五”期间阳春市能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客观评价当地能源、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能源发展方向,合理确定能源规划结构,对阳春市能源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并制定分步实施策略,以全力保障全市“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2014〕31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1258号)。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粤府〔2021〕28号)。

  4.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粤发改能源〔2020〕340号)。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22〕8号)。

  6.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能耗要素保障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粤发改能源函〔2022〕855号)。

  7.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的通知(粤发改能源函〔2023〕491号)。

  8.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22〕68号)。

  9.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阳府〔2023〕3号)。

  10.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阳府〔2023〕10号)。

  11.阳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春府〔2021〕10号)。

  截至2020年底,阳春市电源总装机容量55.17万千瓦,其中小型水电装机容量20.17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35万千瓦。

  电源项目有序推进。阳春市利用境内较丰富的水力资源,2020年底全市在册小水电站386宗,总装机容量20.17万千瓦,2020年发电量7.04亿千瓦时。阳春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阳春市八甲镇,一期项目建设3台40万千瓦机组,是我国40万千瓦、700米级超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制造自主化的依托项目,2017年7月首台机组主体工程开工,2021年12月28日1号机组投入正式运行,2022年5月28日一期工程3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

  截至2020年底,阳春市已建成投产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5万千瓦,其中联合光伏马水镇、招新能源陂面镇、春城街道黑石岗硫铁矿等4个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21万千瓦。阳春润龙风电场项目2020年已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拟建设安装80台单机容量2.5兆瓦的风电机组。阳春市回头龙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9.6万千瓦,建设安装23台单机容量2.65兆瓦风电机组和11台单机容量3.2兆瓦风电机组,2020年12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截至2020年底,阳春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4座(其中1座用户自建),110千伏变电站26座(其中11座用户自建),35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输电线千伏输电线千伏配电线年底,全市共有配电变压站4747台,其中公用变压站3013台,专用变压站1734台,配电变压器总容量149.77万千伏安。

  “十三五”期间,阳春市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20年原煤和焦炭消费量分别达到173万吨、148万吨。阳春市的煤炭主要是通过内河和陆路运输。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换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下,煤炭供应呈现宽松型平衡状态,基本能满足阳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煤需求。

  阳春市截至2020年底建有加油站69座,覆盖全市各乡镇,成品油供应主要来源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中石油广东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公司等三大油品公司,部分来自社会其他石油销售公司。近年来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基本能满足阳春市用油需求。

  “十三五”期间,阳春市建成日气化能力36万立方/天、储气能力18万立方的博能燃气LNG气化站,2020年城镇燃气管道共计517公里,其中燃气中压管道146公里、低压管道371公里。新建商品房天然气普及率100%,城区居民自建房天然气普及率43%,老城区街道管网覆盖率到达80%,供气区域管网覆盖率位居阳江各县区前列。随着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需求日趋增加,推广“煤改气”进程加快,阳春市大力推进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

  阳春市“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伴以成品油、天然气、电力及其他能源。电力供应由省网统一调度为主,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主要通过水运和陆运输入。“十三五”时期,阳春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突出“三大抓手”,全力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阳春,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阳春2015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焦炭占综合能源消费比重自2017年开始逐年减少,原煤消费占比基本持平,而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占比“先降后升”。

  随着阳春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从2015年276.23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20年422.9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达8.9%,201520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变化情况详见图2。

  阳春市20162020年各产业能源消费量详见图3,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最高达80%,其次为居民消费、三产、一产。

  阳春市“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供电负荷均有较明显的增长。阳春市全社会用电量从2015年的19.82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41.6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16.0%,各年度用电量详见图4。

  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看,2020年,阳春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1.15吨标准煤/万元。阳春市“十三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详见表1。

  根据“十三五”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趋势及能源双控形势,阳春市“十四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取1。

  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看,“十三五”时期,阳春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详见表2。

  根据“十三五”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趋势,阳春市“十四五”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取1.48。

  从电力消费总量看,“十三五”时期,阳春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如下表。

  根据“十三五”电力消费和经济发展趋势,阳春市“十四五”电力弹性系数取2.81。

  “十四五”期间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日趋复杂,能源供给格局深刻调整,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在“双碳”目标约束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全面加速期。立足阳春能源发展特点,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调整,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阳春市能源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阳春市与珠三角核心区域相比,产业水平总体偏低,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现代化产业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企业受市场和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发展受阻,编织、家具、特种钢等行业传统优势逐步减弱,农产品或特色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行业规模效应不显,产品附加值不高,能源费用占比较重。

  阳春市支柱产业为钢铁、水泥,阳春市受经济社会大环境和主导产业结构的影响,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较大,且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的状况今后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阳春市坚决执行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产能置换,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优化阳春市能源结构。

  传统高耗能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占有较大比重,导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与省内、市内先进水平比较均偏高,能源效率亟待提高。传统高耗能行业升级转型步伐较慢,能源强度下降空间有限。阳春市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实力也相对较弱,企业科技创新不足。同时,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能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保障我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前提下,能源消费刚性需求的不断上升势必导致能源项目管控压力持续增大。

  阳春市近年来积极打造自身特色地方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产业,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投入;引导企业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工艺落后的产能设备,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重点用能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并取得较好成效。“十四五”期间,阳春市节能减排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方面,传统产业模式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煤炭、燃料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仍占主导地位。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抓手,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日益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对国际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十四五”期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国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整体跃迁带来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新要求。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叠加新冠疫情冲击,对内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弱,对外进出口萎缩较大,经济增长将进一步降速换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我省工业化“区域”落差所蕴藏的能量加速释放,汇成一股产业转移潮流。珠三角核心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迫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工业加工配套产业的企业纷纷向外地转移。阳春市水陆交通便利,文化旅游产业极具特色,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在清晰的产业定位下,相对其他地区更具有吸引同类产业转移的优势。在此机遇下,阳春市将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余地去引入高端企业,整合和延伸其产业链条,同时,逐步为提升优势产业档次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而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出现大幅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阳春市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蕴含着无限机遇。发挥阳春地处“湾+区+带”功能结合部的节点优势,加快融入“湾区带”建设,充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产业外溢。加快推动与“双区”软硬联通,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打造服务“双区”建设的产业反向配套基地、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旅游休闲康养目的地。坚持以“比较优势+龙头企业”模式,紧紧围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链靶向招商,加快构建具有阳春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阳春发展基础。

  省政府发出粤府函〔2022〕169号文件,同意认定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阳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对标先进地区,建设成为广东先进的五金机械产业基地、粤西知名的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电器产业集聚区,统筹资源要素,建设主导产业突出、空间布局合理、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更好地承接“双区”产业外溢,积极主动接受“双区”辐射带动,实现互利共赢。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双化驱动”“三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能源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协调统筹区域供需平衡,优化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升级转型,切实保护好阳春的蓝天绿水青山。

  阳春市“十四五”能源发展思路是以坚持“节约优先、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节约优先战略原则。坚持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战略原则。努力夯实自身基础,协同周边区域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在综合考虑资源供应、系统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坚持统筹规划区域内能源布局,推进能源结构向合理化、清洁化、低碳化和技术现代化等方向优化调整。同时,积极发挥引导国内资源、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加强市内新能源资源开发,完善能源替代和储备应急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在国家、省、阳江市的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油气战略输入通道建设,在开放的大格局中维护能源安全。

  坚持绿色低碳战略原则。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并举,积极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形成与全市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及碳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原则。紧随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能源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的理念,坚持追赶与跨越并重,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引领能源消费结构改变,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阳春市严格控制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太阳能、风电、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增强区域电源支撑能力,有序推进天然气和其他新能源的应用,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工程项目建设。

  着力加强全市电源、电网建设,“十四五”时期努力实现阳春电网快速发展,电源总装机容量达到551.31万千瓦,其中余热发电、燃气热电联产、抽水蓄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5万千瓦、47万千瓦、120万千瓦、61.11万千瓦、276万千瓦。强化石油制品、煤炭、天然气供应保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加快推进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阳春段建设、阳春市天然气城镇管道“县县通”工程,推动管道天然气向乡镇延伸,天然气将成为阳春市推广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能源载体。围绕打造阳江“两个定位”重要承载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阳春的发展定位,努力把阳春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加快推进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阳春开口石风电场和润龙风电场、永宁风电场等能源项目建成投产。

  阳春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66.77万吨标准煤以内,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90.83亿千瓦时以内。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1258号),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阳春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攀升。随着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阳春多元能源供应新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网带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阳春市电力将立足阳春电网实际,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习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目前阳春市森林覆盖率达68.35%,森林面积27.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011万立方米。阳春市自然保护地11个,其中,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森林公园1个,县级森林自然公园7个,总面积71719.03公顷。以森林、草原、湿地等为主体的生物固碳措施,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加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深入实施节能降耗,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控”,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566.77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注:[]为五年累计数。标*的指标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降为433.38万吨标准煤,标**的指标则降为0.49%。

  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抢抓“双区”建设和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重大机遇,充分利用阳春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的区位优势,加快培育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突破。“十四五”期间,阳春市仍处于能源需求旺盛增长期,能源需求将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全市能源消费仍以煤炭、成品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消费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左右。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消费比重,使其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0%左右。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由2020年的329.2亿元(2020年价)增至2025年的441.13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阳春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由2020年的422.96万吨标准煤增至2025年的566.77万吨标准煤,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不含抽水蓄能)发电量52.52亿千瓦时,则2025年综合能源消费量降为433.38万吨标准煤,“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0.49%。阳春市2020年能源强度:1.15吨标准煤/万元(2015年价)、1.285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价),阳江市下达“十四五”任务为累计下降20%以上,即2025年能源强度为1.028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价)。

  阳春市能源消费仍以煤炭、成品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消费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左右。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可再生消费发电量将显著提升至综合能源消耗总量35.48%左右。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煤炭、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等能源消费目标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预测如下:

  煤炭消费集中在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上,而钢铁、水泥作为阳春市支柱产业决定了煤炭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措施是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清洁低碳能源成为能源消耗增量主体、降低煤炭消费总量。2020年阳春市原煤和焦炭消耗量分别为173万吨、148万吨。在国家“双碳”背景下,阳春市将严控煤炭消费的增长,深入开展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大力鼓励开发应用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同时,加快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至2025年,阳春市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量,江南官方app免费下载通过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行技术改造及燃料替代,将原煤及焦炭消耗量分别控制在180万吨、145万吨以内。

  “十四五”时期,阳春市随着产业调整的不断深化,产业档次提升和能源政策的引导,能源消费结构必然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变,电力作为主要能源品种,其所占能源消耗比重应将不断提高。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用电占比将进一步突出,主导了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趋势。另外,阳春市拟在河西街道新建一座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工程预计总投资约3.9亿元,拟建总建筑面积18.0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冷链仓库、农产品车间等。新建广东供销天业(阳春)冷链物流产业园,用地面积约2.133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冷库、农产品冷链加工车间、消防水池及综合服务楼,并购置冷链仓储物流设施设备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保鲜冷藏各种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及农副产品0.5万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尤其冷库、农产品冷链加工车间的建设运行将显著增加电力消费。

  阳春市“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显著增长,年均增速16.0%。根据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情况,2025年阳春市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增至90.83亿千瓦时,年均增速16.9%。《阳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规划纲要》明确阳春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其中新兴铸管废钢处理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年产钢材100万吨。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比长流程能耗降低近60%,按照2020年中钢协会员企业电炉综合电耗为338千瓦时/吨,项目将增加电力消费3.38亿千瓦时。阳春新钢铁新建年产120万吨球团生产线.成品油消耗控制目标

  随着“双区”建设的加快推进,阳春市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所带动的运输、旅游产业提升,沿线(路)、沿港口、沿产业园区物流的发展,成品油消耗量将稳步增长。阳春市落实《阳江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十三五”期间,阳春市成品油用量年均增速为4.3%。2020年成品油消费量为30.81万吨,“十四五”成品油平均增长率按照4.3%预测,到2025年成品油消耗总量达到42.5万吨左右。

  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加大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出台一系列严格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着力生态环境优化。随着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阳春段建设、阳春市天然气城镇管道“县县通”工程,推动管道天然气向乡镇延伸,天然气将成为阳春市推广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能源载体。2020年阳春市天然气消耗量为1374万标准立方米,人均天然气用量由2015年的2.95立方米/人增至2020年的15.68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39.7%。“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推进用能用户改用天然气,加上商业、居民用气,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消耗总量可达到3109万立方米。阳春燃气热电联产项目计划新增2台47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联合循环机组,如单台机组2025年前投运,将增加消耗天然气30500万立方,折合40.45万吨标准煤。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及林业、农业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以阳春文惠300兆瓦平价农光互补、阳春200兆瓦农业复合型光伏、阳春市潭水镇10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等光伏项目、永宁风电场、开口石风电场和润龙风电场等风电场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逐步搭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并形成一定规模,助力阳江打造全国新能源基地。阳春市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计划到2025年,水电(不含抽水蓄能)装机容量17.2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1.11万千瓦;光伏总装机容量276万千瓦。

  注:标*抽水蓄能降低弃风、弃光,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按省内均值1300小时。标**光伏包含“十三五”期间已建成35万千瓦装机。

  “十四五”期末,阳春市综合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1.31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为489.3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约为76.86亿千瓦时,其中抽水蓄能15.6亿千瓦时。按照广东省“十四五”电能排放因子3.5吨CO2/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9.01万吨/年。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全面落实“能耗双控”和碳排放量约束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以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加快培育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五大百亿产业集群,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生态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具有阳春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抽水蓄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风光储一体化等重大能源投资项目建设,有效保障能源供应、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托西电东送500千伏线路通道及粤西片接入点,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发展风力发电项目,适度发展储能电站,推动风光储一体化等重大能源投资项目建设,同步加快电网升级改造,积极开展阳春市工业园区燃气热电联产项目、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的前期工作,阳春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绿色能源供应基地。

  1.电网。“十四五”期间,阳春市积极推动500千伏网架优化I期工程、谋划建设500千伏变电站,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电源。优化完善主网,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加快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智能电网,提供优质、差异化、多元化的供电模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可靠性供电需求。

  2.天然气管网。省天然气主干管道主要包括江门阳江和茂名阳江两段,总长约324.92千米,该主干管道与中石化广西LNG粤西支线、阳江海陵湾LNG调峰储气库外输管道管网联通,实现“全省一张网”的目标。推进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阳春段、阳春市天然气城镇管道“县县通”工程,推动管道天然气向乡镇延伸。规划在岗美镇新建门站一座,从红丰清管站接气,“十四五”期间主要负责岗美镇、马水镇、潭水镇、河口镇、陂面镇、春湾镇、合水镇等的天然气供应。规划新建春湾镇燃气综合站场、潭水镇燃气综合站场各1座,燃气综合站场均含LNG气化调峰站、中高压调压站、LNG加气站),敷设次高压管线千米,敷设中高压管线千米。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在加快推进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强化低碳城市理念。

  控制煤炭消费量,开展天然气或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和成品油,大幅提升电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统筹规划区域内电源布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显著提高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及其在综合发电装机占比,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碳排放。按上级政府要求设定煤炭消费量控制目标,并严格执行。扩大天然气利用范围,实现多气源供应格局,大力推进阳春市天然气城镇管道“县县通”工程,从位于阳东区塘坪镇的国家天然气主管网红丰清管站敷设至阳春境内分两路,分别与阳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和阳春市站岗工业园的已建城区市政管道连接,新建燃气主管道26公里。“十四五”期间完工通气,实现阳春市与国家燃气管网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建设,适度推进其他储能项目建设,开展新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区域内电力调峰调频能力。

  1.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节能。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大落后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以产业生态化发展为导向,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加大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两高”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力度,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增长。

  2.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节能。严格施行项目环保准入制度,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能耗“双控”,推进钢铁、水泥、铸造等行业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推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行动,推动钢铁、水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发改产业〔2022〕200号),推广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内循环、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转炉烟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余热余能梯级综合利用,研究应用加热炉、烘烤钢包、钢水钢坯厂内运输等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措施,推动钢铁生产过程的大物质流、大能量流协同优化,重点推广钢渣微粉生产应用以及含铁含锌尘泥的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水泥行业采用低阻高效预热预分解系统、第四代篦冷机、模块化节能或多层复合窑衬、气凝胶、窑炉专家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烧成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清洁能源原燃料替代,合理降低单位水泥熟料用量。大力实施产业转移工业园循环化改造,加快阳春新钢铁余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项目环保准入,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江南官方。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标准化,严格落实节能和环保强制性标准的实施。

  3.管理节能。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加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情况的监管。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能评项目开展后期监督管理。加大节能产品推广力度,提高节能。

  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把控好“两高”项目用能准入关、审批关,加强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统筹管理工作,对新建、改扩建钢铁、水泥等“两高”项目须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替代。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用能。

  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制,强化能耗强度及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指标考核,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强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显著的用能企业和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的产业和项目的激励,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用能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步伐,着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单位增加值能耗,力争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建立用能预算管理机制,根据能耗强度目标完成情况和经济增速预期变化等动态调整各领域用能预算指标。分析研判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项目的用能预算情况,优化能耗全流程全链条管理机制,保证阳春用能总量供给和用能支出的“供需平衡”,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精细管控。

  用能预算供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十四五”能源消费增量,阳江市下达给阳春市的能耗增量控制目标指标,二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节能技术改造等方式,产生的能源消费削减量(即节能量)。三是预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预算年度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发电量。

  用能支出测算与调控。合理预留一产、三产及居民生活用能的前提下,开展优先级评价,将用能指标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项目。用能支出优先级评价,综合考虑能耗产出效益(增加值、就业、税收、民生保障等),合理配置用能预算指标,保障高附加值低能耗企业用能,保障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发展及阳春特种钢产业发展。阳春特种钢产量曾占阳江市刀剪产业用钢量50%以上。

  各年度用能总量测算。根据上年度能耗总量、当年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及预期经济增速进行测算。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主要以城市和产业发展为基础,规划电源、天然气源的项目建设,以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为目标,构筑与发展相适应的电网、天然气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构建稳固坚强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推动500千伏网架优化I期工程建设,以220千伏电网主网架为基础,完善110千伏网架,优化35千伏电网,配套建设电源接入系统工程,承接新增电源分区分层接入,构建坚强、稳固电网架构,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同时,加快提升天然气储备能力,积极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阳春段建设,推动管道天然气向乡镇延伸,逐步完善天然气管网设施,不断扩大管网覆盖面和提高供应能力。

  合理规划布局加气站、充电桩等公辅设施,推动新能源充电桩全覆盖。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绿色清洁能源的供应。加强全市充电桩站点的布局规划,推动更多的充电桩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推进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难题。争取在“十四五”时期形成全市充电基础设施的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城乡全覆盖。

  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样板间,以供端、用户侧、智慧化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朝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加强储能技术研发推广。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适合南方的低温蓄冷实用技术,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飞轮储能及混合储能技术等,推动新型充换电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加强储能系统集成、试验检测、监控运维、梯次利用技术研发应用。

  以加快实施输变电工程项目,构建一个覆盖全市城乡的智能、高效、绿色、可靠的电网为契机,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合理规划阳春市能源供应系统,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改变阳春市能源供应外部依赖度过高,供能保障性不强,用能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促进阳春市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落实电力供应保障为基础,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送出与消纳为重点,加快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不断优化完善电网架构,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建设安全高效的输电网、灵活可靠的配电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阳春市谋划新建500千伏变电站一座,建设500千伏线千伏春城Ⅱ变电站,建设220千伏线万千伏安;新建阳春新钢铁220千伏二号输变电站,建设220千伏线千伏文塔站、七星站、黎湖站、南山站,建设110千伏线万千伏安。加快实施输变电工程新扩建项目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同时,配套风电场、光伏发电系统电源接入电网工程建设。

  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积极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阳春市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企业和个体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重点支持与农业、林业、渔业融合发展,打造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示范区。积极探索乡村屋顶光伏开发,推动“农业+光伏”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随着我国装备技术力量的不断提升,风力发电技术有着长足的发展,风力发电的成本越趋合理,在调整能源结构过程中,风力发电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风电资源勘测,在做好环境保护和征地补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陆上风电建设。阳春市具有丰富风力资源,经过前期的开发勘探,“十四五”期间将加大风电项目投入,完成阳春市永宁风电项目,项目拟开发容量为30万千瓦,建设约45台风电机组和一座升压变电站。20222025年,将投入17.4亿元,完成润龙风电场建设项目,总建设装机容量20万千瓦,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二期各建设10万千瓦。

  阳春市在册小水电站386宗,装机容量20.17万千瓦。“十四五”期间编制印发《阳春市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整改及退出方案》,确定各整改电站的整改方案和各退出电站的退出方案,至2028年底前拟退出电站51宗,退出总装机容量3.1575万千瓦(含拟调整为“整改类”云雾二级水电站0.189万千瓦)。

  加快推进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该项目规划总装机规模为240万千瓦,其中一期建设3ⅹ40万千瓦机组,二期建设3ⅹ40万千瓦机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3台共120万千瓦机组已于2022年5月28日建成投运,加快推进二期项目3ⅹ40万千瓦机组审批立项工作。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推进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的建设,扩大工商企业、城镇居民使用天然气的范围。推进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拟于阳春市工业园区新建装机2ⅹ47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其中一期项目建设1台装机容量47万千瓦机组,二期项目将于“十五五”期间续建1台装机容量47万千瓦机组。加快推进蒸汽锅炉“煤改气”“煤改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发生量越来越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建设阳春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总规模为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厨余垃圾60吨,占地面积约300亩,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厨余垃圾60吨,配置600t/d炉排焚烧炉和一套4万千瓦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预留二期1×600t/d焚烧线扩建场地。

  阳春市是广东省著名的生猪生产大县和猪苗生产基地,发展农村沼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农林废弃物、乡村生活垃圾等资源,加强乡村沼气开发利用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和建设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探索新型储能在微电网示范项目中的综合利用。阳春市保力新储能项目、建设总容量为240MW/480MWh化学储能项目,参与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

  阳春市三甲镇响水洒水电站自供自管区水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在响水洒水电站附近建设10kV水储微电网集装箱,采用磷酸铁锂蓄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电池容量350千瓦时。庞垌线kW,最高负债率时总功率235kW。10kV庞垌线kVA,为了能够在储能变流器(PCS)黑启动时能够支撑变压器励磁涌流的冲击,PCS功率按照630kW设计。

  积极推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阳春新钢铁余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气、余热、余压发电,新建1套475t/h超高温亚临界再热煤气锅炉及15万千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本规划与阳春市及阳江市重大发展战略、相关政策保持一致,与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持能源需求低速增长,持续优化能源供应机构和消费模式,使能源消费更加高效、清洁、低碳,环境效益进一步凸显。

  阳春市2025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66.77万吨标准煤以内。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扣除“十四五”期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2.5237亿千瓦时,则能源消费总量仅为433.38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0.49%。阳春市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望超额完成阳江市下达任务“能源强度累计下降20%”。阳春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压降煤炭消费总量、提升天然气利用水平,能源供给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持续优化,将显著降低同等能源消费总量下的污染物排放。支持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区域综合能源利用,进一步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引导全民绿色生活。

  充分发挥能源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做好区域发展规划和能源供需平衡的衔接,认真执行能源项目开发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加快利用清洁能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规划能源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降低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规划实施,到2025年,全市能源发展的环境效益更加凸显,完成各项节能减排指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促进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市委坚强领导核心,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市发展改革局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重点能源企业细化落实的能源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建立市直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多级联动、部门协同,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规划各项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实施。配合市有关部门引导企业做好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强化能源监管,健全监管组织体系的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能源产业发展和企业合理用能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本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深度协调。加强与上级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增进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的规划衔接,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条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承接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能源规划的任务,分解落实约束性目标,做好各项指标的衔接,确保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细分各项任务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任务分工,逐年逐项按计划落实,重点做好能源项目建设用地、环境总量指标平衡,促进能源项目科学布局和顺利落地。

  建立和完善能源规划调整与公开发布制度。加强规划实施评估,适时进行滚动修编,公开发布实施,规范政府监管和企业行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对不符合能源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审核、许可手续,金融机构不予贷款。进一步完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形成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管理办法。

  加快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储备建设,适时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储备,逐步完善储备体系。以应对大规模电网事故和石油、天然气供应中断为核心,建立完善能源安全预警制度和应急机制。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要目标,完善能源对外开放政策。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加强能源合作。

  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能源项目安全管理需要,加强能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要素投入。严格落实能源领域安全主体责任,明确各环节不同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切实加强能源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完善能源领域工程项目验收手续,落实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强化对能源工程项目安全设备设施“三同步”的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跟踪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掌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引导能源企业加强管理、节能减碳、降低成本,为全社会提供稳定可靠、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能源供应。

  大力提倡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进一步拓宽节能宣传渠道和范围,创新宣传方式,继续在技术和成效方面深耕节能宣传工作;加强绿色出行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强绿色交通宣教,深入宣贯相关理念、目标和任务。加强与行业机构、新闻媒体沟通合作,多渠道多平台宣传。在社会层面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打破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弊端,鼓励建立在可控风险基础上的创新;强化政府在创新驱动中的参与作用,为科学创新驱动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和舆论支持,完善创新活动软环境。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网简介: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下一个:成渝经济圈: 循着光的方向 打造光伏小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电力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成渝经济圈: 循着光的方向 打造光伏小镇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