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广东新增92个本科专业 “新能源”“智能”江南官方首页成热词
江南官方app免费下载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此次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高校为何调整本科专业?新增专业有哪些亮点和情况?考生如何选择专业?
本次广东39所高校共新增了92个本科专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广东高校都有多个。其中新增数量最多的是广州华立学院,新增了日语、新能源汽车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药学、中药学、审计学6个专业;其次是中大,新增了运动训练、行星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5个专业。
我国已经赋予了高校设置专业的自主权,高校新增专业,分别实行备案制或审批制,高校调整的专业如果为专业目录专业,只需备案即可。“这对高校用好自主权,设置适合本校的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具体的高等学校来说,需要从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出发新增或撤并专业,不能“一哄而上”新增“时髦”“热门”的新专业,也不能“一哄而下”撤并社会舆论认为的“冷门”专业。
在广东高校新增的专业中,有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农学、管理学和文学9种学位授予门类。其中工学专业有34个,占全部专业的37.0%,是占比最大的学位授予门类。这与全国的情况一致,全国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其次是艺术学和文学,分别占全部新增专业的13.0%和10.9%。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新增的专业名称中,“新能源”“智能”是频繁出现的“热词”,多所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大多属于工学和理学江南官方首页。例如中大新增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华立学院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华工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深圳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广州大学的智能建造专业,广东医科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看出,广东高校越发重视人工智能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并致力于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此外,医药类也是新增专业中的热门。例如暨大新增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广东医科大学的海洋药学,湛江科技学院的中药学和护理学。体育类专业同样受到重视,包括中大的运动训练专业,广州体育学院的体能训练、足球运动、体育康养专业,广东财经大学的体能训练专业等,多数为教育学专业。可以看出,国民健康、体能训练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强化交叉融合”“突出就业导向”四大特点。“此次专业调整,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新增国家安全学、电子信息材料、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等新专业,支持高校增设数字经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点。”该负责人说。
广东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科技创新高地,此次广东不少高校增设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等专业。同时,广东高校新增专业也关注到广东省的区域需求,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海洋开发新格局等提供智力支持。比如华工针对海洋工程领域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迫切需求增设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广东海洋大学新增的机器人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
此外,一些民办高校此次表现也非常亮眼。例如广东白云学院此次新增的网络与新媒体、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虚拟现实技术、艺术与科技4个专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所急需,根据广东产业发展的需求,贴近“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这4个产业集群。还有广州理工学院新增的智能车辆工程,广州华立学院新增的新能源汽车工程,广州新华学院新增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珠海科技学院新增的智能制造工程等,都是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急需人才而设立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了民办高校的实力正在逐步增长,拥有了能够完成这些高精尖专业教学科研任务的团队。
2023年,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做出部署,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在本次新增的专业中,广东高校新增了较多的交叉学科专业,可见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性。
华工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就是跨越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四大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其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空天科技、碳中和、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软物质领域基础知识,解决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设备、风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层次人才。
广东医科大学新增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是国内外公认最具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而新增的海洋药学专业则是培养既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生物技术,又具备海洋生物学、海洋资源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一年来,教育部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将资源勘查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进一步强化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的统筹和管理,梳理了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引导高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此外,试行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高校可提前谋划增设专业。
熊丙奇指出,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新增或撤并某一专业,主要看适不适合本校,有无条件办好,在设置新专业时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严谨论证。从今年高校新增和撤并专业情况看,有的高校新增的专业,是其他高校撤并的专业,这说明,不能仅以专业的新增、撤并来判断专业的好坏、优劣。在新增专业时,如果盲目追求热门、时髦专业,就可能导致出现同类专业设置过多,人才培养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很快又被撤并的问题。
那么考生应如何更好地选择专业?熊丙奇建议,不能盲目追逐“热门”“喜新厌旧”,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参考学校以往专业设置情况,对新增专业的专业实力、专业特色,以及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理性选择专业,可以促进高校重视专业内涵与特色建设。这也是我国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的最终目标所在。